欢迎光临湖北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地评线】解码新时代政务服务专员的能力密码

“项目前期各种手续办理,施工过程中用水、用电、用工问题的解决,县里给我们派来的‘服务专员’帮了很多忙,我们非常满意,非常感谢!”近日,河北魏县雷腾发动机全产业链产业园一期项目负责人赵大鹏高兴地说。近年来,为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推动年轻干部扎根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一线干事创业、成长成才,魏县设立“服务专员”,连续三年从324名年轻干部中选派40名优秀年轻干部,分三批派到35家重点项目和企业进行培养锻炼,每名“服务专员”分包1家重点项目和企业,全心服务,全程帮办。(2月26,中国组织人事报)

在基层治理创新的大潮中,年轻干部驻企服务的实践犹如一株破土而出的新苗,既承载着组织培养人才的期待,更肩负着优化营商环境的使命。这种“双向培养”模式将行政智慧与企业需求深度嵌合,为新时代政企关系构建提供了鲜活样本。要让这株幼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从服务理念革新、能力锻造体系、制度保障机制三个维度进行系统性培土育根。

破土之芽需沃土。年轻干部驻企服务不是简单的岗位迁移,而是角色认知的深层重构。服务专员需在“裁判员”与“运动员”之间找准平衡点,既要避免越俎代庖干预企业经营,又要防止蜻蜓点水流于形式。这个特殊岗位要求干部化身政企对话的"转换器",既要能精准传导政策温度,又要能灵敏捕捉企业脉动,在政府规范与企业创新之间搭建柔性缓冲带。

根系深扎方成荫。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需要建立螺旋式上升的培养体系。应构建“理论淬火+实践熔炼”的双轨教学模式,将政策法规研习与商业逻辑训练有机融合。建立“老带新”的传帮带制度,让经验丰富的经济干部与年轻专员形成知识对流。同时搭建跨行业交流平台,促进不同领域服务经验的交叉碰撞,培育复合型服务能力。

枝叶舒展靠阳光。科学的激励机制是保持服务活力的关键。需要建立三维评价模型,将企业满意度、项目推进度、个人成长度纳入考核指标。实施“过程+结果”的双重评估,既看重服务成效的显性数据,更关注问题化解的隐性价值。探索建立“服务积分银行”,将驻企期间积累的经验值转化为职业发展动能,形成可量化、可追溯的能力图谱。

年轮印记显真章。服务专员的成长不应止步于个体晋升,更要形成示范辐射效应。构建"服务案例库"和"经验基因库",将个人智慧转化为组织知识资产。建立"服务回响"机制,通过定期复盘让实践感悟沉淀为制度创新。更重要的是培育服务文化,让“店小二”精神内化为年轻干部的职业基因,形成代际传承的价值认同。

政企关系的良性互动如同精密钟表,既需要政策齿轮的精准咬合,也离不开服务润滑剂的柔性缓冲。年轻干部驻企服务机制的深化,本质上是在锻造既能读懂政府施政逻辑、又能理解市场运行规律的"两栖型"治理人才。当服务意识真正转化为职业本能,当企业需求精准对接行政资源,这种双向赋能的成长模式必将绽放出更绚丽的时代之花。(王蕾)

责编:张磊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湖北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湖北新闻网 hb.newsfc.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